发表日期:2018-04-28 文章来源:本站
最早的拓展训练采取的是对外展训练(OB)的模仿与学习,水上项目是其中很重要的科目。
首先,是晨练中的跳水:
那时候的培训,两天两夜是基本培训班的标配,头一天的晚上学员到达基地,进行破冰活动,组建参训团队。从第二天的早上开始,可以连续两天的早上都进行清晨跳水项目。
具体流程如下:
1、准备活动、热身(水上项目在香港外展训练学校是一年四季都有的项目,在北京,由于地处北方,水上项目集中在5月底至10月底,大概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),让身体的骨骼和肌肉得到足够充分的舒展和适应,减少下水后的抽筋事故的发生概率。
2、提前一个晚上会提前通知学员穿好游泳衣在衣服里面,热身之后,就是讲解与穿戴好水上救生衣,这个时候学员已经来到水的边上,龙门基地一开始就是利用一个室外游泳池来进行;而青龙湖基地,青龙湖就是一大片水域,并且是人工处理的,沙滩延伸到水里面50米,水的高度也才是1米2左右,是一处很好的晨练水域。
3、跳水:在龙门基地在深水区,会人为的搭好一块跳板,伸到水面上,大概高度(木板到水面)也就是2米左右;教练会讲解一点跳水的基本常识,要求学员都采取“冰棍式”跳水,不会游泳的学员,教会他们捏着鼻子跳,以免水呛入肺部。承担保护的教练会示范性第一个跳入水中,游泳比较好的学员会安排在前几位跳,他们可以辅助教练来保护自己的同事,害怕的学员会要求安排在中间,再留几位水性好的学员收尾。
而在青龙湖,在这个环节会采取有点竞争形式,几个队在沙滩上一字排开,各小团队手牵手,从陆地往水里面冲,水面上会在大家要去到的目标位置上插上一面旗,看看哪个团队先到达终点;然后依然是喊队名、队训、唱队歌;由于青龙湖水面紧靠餐厅,会要求学员带上毛巾,水上项目结束后,大部分学员会选择吃完饭后,再回宿舍洗澡和换洗衣服。
4、水中活动,等本团队的所有学员都跳入水中以后,还会要求大家在水中,手牵手围成一个大圈,把团队的名称、口号(队训)、队歌大声的喊一遍、唱一遍;然后先下来的学员要等待后面的学员都按照这个流程来一遍,才能开始上岸,整队集合。
5、整队集合,清单人数,确认团队学员都到齐了,晨练跳水活动就算结束,学员回宿舍洗澡换衣服。
其次,那时候排班量最多的水上项目就是——扎筏子。
六个油桶(200升)、两长(四米左右)四段(2米5左右)六根竹竿(直径12厘米左右)、若干绳子。(那时候的一个参训小团队人数在11-15人之间)这些资源,加上学员的聪明才智与动手能力,就是整个项目的资源。
这个项目当时是学员最欢迎的项目之一,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捆扎,就可以下水了,水上项目的保护是比较麻烦的,水性好的1-2名教练需要划一只小船到水中央去进行保护,说到保护,最难的就是海上扎筏子。
在静水湖面上,学员呆在筏子上戏水的时间会相对长一点,而在海上,时间就会缩短一半左右。这个项目后来慢慢被遗忘了,一个是教学道具比较大、需要来回搬运;另外一个就是非训练的时间占比偏大,比如从教学区到水面往返的时间偏长;再一个就是下水后大部分学员都需要回到宿舍进行冲洗,才能继续参加后面的培训;两天的培训,一般安排在两个上午的第二个项目,做完项目,学员就可以回宿舍冲洗,时间充分的话,还可以集中分享后再去吃午饭;第一天的下午是最好的而安排时间,第一个、第二个都可以接受;而第二天的下午就几乎无法安排了,因为这个时候,学员可能已经退房了,没有宿舍安排去冲洗了。回到宿舍冲洗这件事情,往返水面到教学区的过程,都将对学员的培训状态保持带来了极大的挑战,一般而言,培训状态会丢失,效果也就会下降。后来我自己尝试过对水上项目进行录像,等大家冲洗完成之后,先看看录像,把学员带回到培训的状态中,但怎么维持好一贯的培训状态,成了大部分水上项目的硬伤。我曾经提出过拓展训练的“全员、全时、全过程体验”的理论模型,这个项目,全员不好做到,每次都遇到过男女学员这样和那样的原因不能下水,这是其一;其二就是中间过程的撕裂,全过程体验的整体性保持较难。
文章来源:毅学堂拓展总堂,转载请注明出处!